集安人讲集安事丨边陲小城,岁月里的温柔诗篇

时间:2025-07-01 来源:We·集安

长白山余脉的褶皱里,藏着一座与朝鲜隔江相望的边陲小城。鸭绿江水悠悠流淌,倒映着两岸风光,也倒映着小城千年来沉淀的故事。它没有霓虹闪烁的繁华,没有车水马龙的喧嚣,却用厚重的历史、宜人的风光、质朴的烟火,编织出一首令人沉醉的田园牧歌。

长寿王陵的宏伟轮廓,如同凝固的史诗,在岁月中静静诉说着往昔的辉煌;抚摸好太王碑上斑驳的纹路,指尖触碰的是1600年前的风云。碑身镌刻的古老文字,记载着曾经的金戈铁马与王朝兴衰,当有游客伫立碑前,被这份跨越千年的厚重感动得泪流满面时,我才懂得,小城的历史不是尘封的典籍,而是滚烫的血脉,在每一块砖石间流淌。

小城的四季,是大自然亲手绘制的水墨长卷。长白山余脉温柔地环抱着这片土地,春天漫山杜鹃似云霞燃烧,夏天溪流在林间奏响乐章,秋天红叶将群山染成油画,冬天白雪为小城披上银纱。城外的国家森林公园里,负氧离子在枝叶间跳跃,徒步的旅人常能邂逅松鼠灵动的身影,这份与自然共生的惬意,让多少久居城市的人来了便不想离开。

最动人的风景,永远是人。小城人的古道热肠,是刻进骨子里的基因。那日,一位游客在街头张望寻找卫生间,路过的阿姨笑着指了指路边——那座爬满蔷薇的白色建筑,外观精致得像座花园,若非指引,谁能想到这竟是便民公厕?还有节假日里,当旅店爆满时,总有人主动将陌生游客领回家,腾出整洁的客房,端上热气腾腾的饭菜。这些温暖的片段,构成了小城最珍贵的名片。

清晨五点,小城的烟火气从早市升腾而起。菜农推着满载露水的黄瓜、带着泥土的土豆,果贩的筐里堆着沙瓤的西瓜、红彤彤的海棠果。此起彼伏的吆喝声里,游客们像发现宝藏般穿梭其中,不一会儿后备箱就塞满了黏玉米、山野菜。更惊喜的是,早市口的顺丰快递点前排起长队,大家忙着把这份新鲜寄给远方的亲人,让小城的味道飘向天涯海角。

夜幕降临时,小城东的儒留园亮起温馨的灯光。一辆辆外地房车有序停靠,车主们惬意地给车辆充电、支起帐篷。“这里比服务区舒服多了!”他们由衷地赞叹,是对小城最好的褒奖。而街角的餐馆里,滋滋作响的“高丽火盆”正冒着香气,五花肉、豆腐、米肠在铜盘上翻滚,几十元的价格让游客连呼“太实惠”,舌尖上的满足与心底的暖,在这一刻完美交融。

这座没有高铁呼啸、没有高速飞驰的小城,却用它独有的节奏,让时光慢了下来。鸭绿江水日复一日地流淌,冲刷出岁月的温柔;小城人用最朴素的善意,守护着这份难得的静谧。当游客带着眷恋离开,带走的不仅是满车的特产,更是一段关于温暖、关于诗意栖居的记忆。而小城,依然安静地守在边陲,等待着下一个与美好相遇的故事。


作者简介:王春莉,集安市人,通化市作家协会会员。作品常见于省内各大报刊杂志,其中《聪明的亚罗》 被吉林图书出版公司收录。

作   者:王春莉

编   辑:聂钰晗

初   审:王   莹

复   审:刘翔宇

终   审:刘柏良

监   制:丁   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