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以来,集安市深入挖掘贫困村资源优势,不断增强“造血”功能,实现贫困户长久受益。2018年,投资3565万元,实施产业项目4大类32个,完成97户167人脱贫、3个贫困村摘帽,脱贫率达到77%,贫困村退出率达到60%。
找准产业实施脱贫,集安市投资200万元,实施榆林治安红色旅游项目,完成抗联军校、红军洞、烈士墓等景区恢复和开发,2018年接待游客1261人,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6.2万元,贫困户人均增收500元。投资2776万元,实施光伏发电项目24个,现已全部投入使用,年可发电500万千瓦时,产生效益300万元,贫困户人均增收1000元。投资52万元,建设花卉温室大棚1680平方米,种植花卉29万株,年可实现效益14万元,户均增收500元。
找准模式实施脱贫,集安市推行“村集体+合作社+基地+农户”模式,采取扶贫资金折股量化、土地托管、土地经营权入股等方式,让贫困人口通过资产收益实现脱贫,并按照“334”模式进行分配,30%用于村集体经济建设、30%用于项目后续发展、40%用于全村贫困户分配。目前,已成立合作社11家、建立人参、葡萄等种植基地3000亩,实现650贫困户产业全覆盖。
夯实基础实施脱贫。集安市发动有劳动能力的112户贫困户,签订产业帮扶、产业发展承诺书。组织开展种植、养殖、电子商务等培训班9期,培训360人次,提高贫困户致富技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