集安原为满清皇家的龙脉,长期封禁,直到清光绪年间,才有许多关内的流民到这里定居,形成了这里的原住民。现在,境内聚居着17个少数民族,各民族同胞亲同手足,相帮相扶,笼罩在真诚、和谐、关爱的氛围之中。原汁原味的民俗风情,朝鲜族的农乐舞、长鼓舞,灵动飘逸,浓郁的边关情调,令观者惊艳不已。
眼前的这条江叫鸭绿江,古称浿水、马訾水,唐朝始称鸭绿江,发源于长白山主峰白头山南麓海拔2300米处的长白山天池,然后一路奔腾向西、向西,直到流进大海。这条在上游还汹涌异常的江水,到了集安境内,竟然一下变得温婉起来,一如这里繁衍生息了千百年的人民。古都与大江的相互辉映,成为承载这方水土的不朽灵魂。
还是这条江,见证了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,因一场战争使年轻的共和国一战成名,挺直了一个民族屈辱了百年的脊梁。也使集安成为闻名遐迩的英雄城市。
眼前的这座中朝铁路桥,本是日本侵略者为掠夺我国东北资源修建的“抽血”通道。见证了一个民族的羸弱,也见证了这个民族的崛起。志愿军的第一支参战部队,就是在铁桥的见证下走出了国门。抗美援朝期间,有42万大军从集安渡江。
从1950年10月志愿军入朝,到1953年7月板门店停战协议签定,在这两年零九个月的时间里,集安人民对于那场保家卫国的战争全力以赴,集安的土地上发生了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,人们可以想象的到,那时集安的大地上是一幅多么波澜壮阔的画卷!
时光荏苒,蜿蜒曲折的鸭绿江在集安境内已建成多个梯级电站,拦江大坝横贯两岸,气势恢宏,宛如一串串璀璨的明珠,镶嵌在青山绿水之上。登临游艇,近距离饱览异国风情,凭栏眺望远山近水。这里是各种珍禽和水鸟的乐园。不时飞起一群惊鸿,自由翱翔在蓝色的天空。
每值日暮时分,彩霞纷飞,落日熔金,天地间一片辉煌,小船荡漾在余晖的光影里,好一曲东北风情的《渔舟唱晚》。
来到集安,一定要品尝独具特色的风味饮食,还有朝族的打糕、各色菜肴。这里的绿色食品种类繁多,山珍美味,不胜枚举,附之独特的烹饪方法,鲜美无比。应季山野菜,数十种淡水鱼。明火烧烤,会让每个客人大快朵颐,拍案称妙。
独特小气候区,优良的土壤、充沛的降水,造就了这一方神奇的沃土。这里出产百草之王林下山参。还有林蛙油、鹿茸、蜂蜜、板栗、山楂、软枣、芋头、五味子、野生山葡萄堪称营养佳品,成为人类健康的新宠。
已经过去的漫长岁月里,这里的人们过着富庶安逸的生活,城市显得静谧而优雅,浪漫而和谐。
集安的城市建筑,于朴素典雅中标新立异。政务广场上,鲜花盛开,水波荡漾、绿树成荫,花团锦簇;各式风格的建筑鳞次栉比,疏密有致,恰到好处地将古高句丽遗风承袭下来,天衣无缝的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,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北疆名城,粗犷中包含着娟秀,舒缓中不乏激越,处处洋溢着现代人文气息,形成城市的精神和魂魄。
集安这座文化名城,神秘因古都而生,光彩因山水而成,传奇由沧桑而来,是北方地区标志性的“山水文化旅游城、休闲养生宜居地”。这个祥和的边陲城市,就像世外桃源。人们过着恬淡的田园式生活。尊老爱幼,礼让谦和,上古遗风与现代时尚水乳交融。在集安,悠久的古迹是凝固的美,蜿蜒的江水是流动的美;连绵的群山是秀丽的美;宁静的城乡是淡雅的美,人们的盛情是热烈的美。美好的城市正绽放出最美丽的笑容。
作 者:姜玉胜
编 辑:刘奕辰
初 审:王 莹
复 审:刘翔宇
终 审:刘柏良 监 制:丁 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