集安鸭绿江铁路大桥——镌刻年代记忆 铸就岁月丰碑

时间:2021-10-25 来源:集安市融媒体中心

集安鸭绿江铁路大桥,横卧在吉林省集安市城东的鸭绿江上,连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满浦市,是中朝间三座铁路桥之一。大桥于1937年始建,1939年7月竣工,9月1日通车。大桥共20个桥孔,宽5米、高16米,长589米。以第11桥墩中心接轨线为界,中方324米,朝方265米。建桥时,在中方一侧,还修建了一座国内罕见的四层桥头堡,内设卧室、厨房、卫生间和弹药库等,各层均有射击孔。

这座大桥,是日本入侵中国东北后为扩大侵略和掠夺资源的需要而修建。日伪统治时期,是日本侵略者掠夺中国资源、输送战争物资的重要通道。抗战胜利时,它目睹了侵略者仓皇逃窜的狼狈相,见证了日军投降败退的历史。

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。美国操纵联合国,组建16国参加的联合国军出兵朝鲜,悍然将战火烧到鸭绿江边。为援助朝鲜人民的解放战争,保卫新中国的胜利果实,中国人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。

作为抗美援朝战争的最前沿和与前线最重要的连接点,作为抗美援朝人员物资运输的主要通道和重要后方保障线,鸭绿江铁路大桥,留下了永远属于集安和集安人民的自豪与骄傲,也为自己留下了“抗美援朝第一渡”的英名。

1950年10月11日,刚组建的志愿军后勤第一分部2600人,从集安跨过鸭绿江,成为最早入朝的志愿军部队。10月16日晚,第42军370团,从集安秘密过江,是志愿军第一支入朝的作战部队。此后,志愿军第42军、炮兵8师、第38军、炮兵5师、第50军、20军、26军、16军、第1军、21军以及铁道兵、工程兵、高炮兵、装甲兵、坦克兵、后勤等部队共计45万人,先后从集安跨过鸭绿江。17.2万随军担架队员,15万辆(次)火车,近百万辆(次)汽车、马车,从这里浩浩荡荡进入朝鲜。在这里,集安人民迎接运送了18.2万回国伤病员,接待了近3万朝鲜难民,近4万朝鲜人民军官兵和机关干部,接待过数千名朝鲜孤儿。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,又迎接40余万志愿军将士凯旋归国。

在抗美援朝运动中,集安人民义不容辞地担负起战勤支前的重任。1950年到1953年,集安全民动员,接待部队,抢救伤员,运送物资,抢修路桥,参军参战,捐款捐物,防奸反特,消杀细菌。集安第三担架大队长曲洪一,带领队员用扁担俘虏了25名全副武装的美国兵和李承晚伪军,成为轰动一时的传奇式英雄。

最令人难忘的是鸭绿江铁路大桥、浮桥的建造与抢修。在美国飞机狂轰滥炸的“空中绞杀战”中,集安军民先后40余次建造、修复鸭绿江桥共16座,在集安形成了以铁路桥为主干,以浮桥为辅助的打不垮、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。

1950年10月28日,美军20余架飞机轰炸鸭绿江铁路大桥,两座桥墩受损,运输中断。集安700多名干部群众配合铁道兵、工程兵抢修三天三夜,恢复通车。1951年3月31日,铁路大桥再次被炸,4孔钢梁、4个桥墩受损。集安动员千余名干部群众,配合铁道兵某部,奋战10昼夜,完成抢修抢建任务。

除鸭绿江铁路大桥之外,集安军民还在下解放万宝沟、羊鱼头、二股流、筏登岛、麻线河口等地修建了铁路预备桥、浮桥、水中桥等各式桥梁。在鸭绿江的各个工地上,经常是空袭警报一响,军民们迅速隐蔽,万籁俱寂,敌机呼啸而至,炸弹如雨,水石横飞,两岸防空火力万炮齐发。警报解除,工地上立即热火朝天,抢修抢建。莽莽绿水,巍巍青山,见证了集安人民奋战鸭绿江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。

硝烟散尽,岁月流转。今天,这座大桥已经成为中朝两国人民经济贸易和友好往来的纽带,成为中朝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交往的重要通道。

编   辑:白红佳

审   校:范文博

主   编:张   帆

监   制:王   娜

 

结尾.jp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