集安市入选全国首批《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 实践模式与典型案例》

时间:2021-07-13 来源:集安市融媒体中心

7月12日,2021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主题论坛在贵阳举行。集安市作为东北三省唯一受邀参加论坛的“两山”基地,“两山”转化模式入选全国首批《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实践模式与典型案例》,相关经验做法得到生态环境部点评推广。

据了解,生态环境部先后命名了4批87个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实践创新基地,探索实践了一批“两山”转化经验和模式,初步凝练了“守绿换金”“添绿增金”“点绿成金”“绿色资本”4种转化路径,和生态修复、生态农业、生态旅游、生态工业、“生态+”复合产业、生态市场、生态金融、生态补偿等8种转化模式,为全国“两山”实践提供了可借鉴、可参考的经验做法。


2019年,集安市在成功创建第二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基础上,获得第三批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实践创新基地命名。据悉,在生态环境部发布的《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实践模式与典型案例(第一批)》中,集安市“打造人参产业链融合发展新模式”的“生态+”复合产业转化模式,作为18个典型案例之一,在全国进行经验推广。

近年来,集安市深入践行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发展理念,探索创新人参种植“上山入林下田”模式,实践出人参生态种植、科技研发、生产加工、商贸流通、农旅融合等“生态延伸型”全产业链条,有效地化解了林参生态矛盾,实现了人参产业高质量、高效益发展。

目前,集安市已发展林下参、农田参17.3万亩,鲜参年产量达4000吨;打造了世界最大的野山参交易市场——中国·清河(澳洋)野山参国际交易中心;培育出益盛药业、益盛汉参、康美新开河等人参医药加工企业126户,开发人参医药、食品、保健品、化妆品等600余种产品,实现了对人参根、茎、叶、花、果的全株利用;建设了国家和省级人参特色小镇各1个、乡村旅游景区25个,发展家庭旅馆、乡村民宿近千家。

来   源:通化市生态环境局集安分局

编   辑:王   莹

审   校:范文博

主   编:张   帆

监   制:王   娜

微信图片_20210322150319.jp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