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集安政协委员风采】杨海峰:扎根基层创作 尽显委员风采

时间:2020-12-30 来源:集安市融媒体中心

作为文艺工作者,他本着“出作品、出精品、出人才”的宗旨,努力丰富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,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文艺活动;作为政协委员,他始终贴近一线,以群众的需求为关注点,汇民愿、述民情、发民声,时刻不负人民的期望,用行动诠释着一名政协委员的责任与担当。他就是集安市文联副主席、省作家协会会员、民革集安支部主委、集安市政协常务委员杨海峰。

1994年,22岁的杨海峰从师范院校毕业后,成为一名人民教师。他扎根基层一线,刻苦钻研教育教学,一干就是18个春秋,先后辅导学生在全国几十家报刊发表作文上千篇,部分作文教学研究成果被树为全省典型。由于工作业绩突出,2013年杨海峰被调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工作。在新的工作岗位上,他本着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,先后参与编撰《多彩集安》《行摄集安》《古城文化·味道集安》等十余部地域文化类图书,编辑总量超过300万字,他还多方协调出版机构,扶持本土作家出版个人文学类书籍8部。扎实的工作作风和突出的成绩,让杨海峰多次受到省、市的嘉奖,2009年他也被政协集安市第十一届委员会选举为文化艺术界政协委员。

集安市文联 副主席 杨海峰作为一名政协委员,不仅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,更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。我们一头连着党委和政府,一头连着基层百姓,只有深入基层,倾听百姓的心声,才能了解百姓的所需和所求,因此,我用手中的笔,反映百姓需求,更好地为市委市政府提供决策依据,发挥好政协委员的桥梁和纽带作用。

集安不仅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,还是中国书法之乡,文化底蕴非常厚重。如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民间传承,是当选政协委员之后,杨海峰首先思考的问题。多年来,他带领市文联以创新的形式开展“我们的中国梦﹒送文化进万家”活动,并于2018年起,在我市太王镇、麻线乡、榆林镇打造木质楹联特色村,陆续为这3个镇的170余户农家安装了古朴典雅的木质楹联,创设了一道地域特色鲜明的风景线。

集安市文联 副主席 杨海峰我身后的这些木质楹联,它是我们文联协调包括作家、书法家在内的100余位文艺工作者,针对每户人家人员构成,产业项目还有文化背景等方面的特点专门量身定做的 ,凝聚了集安文化人的心血和汗水。

近年来,为落实我市打造杨靖宇干部学院集安教学基地的整体工作部署,杨海峰结合文联现有资源,实施了征集一批红色文学作品、制作一批抗联英烈雕塑、拍摄一批红色遗址图片等“七个一”红色创建工程,目前均已落实完毕。

集安市文联 副主席 杨海峰为了发挥文联工作的存史资政作用,目前,我们正在开展抗美援朝史料挖掘工作。同时做好抗美援朝老兵的事迹采写和宣传工作,目前,我们正在聚集各方专业人才,正在筹备集安东北抗联历史研究会和抗美援朝历史研究会。

当选政协委员十几年来,杨海峰积极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、难点以及群众重点关心的热点问题建言献策,认真撰写提案。他先后向民革通化市委会、集安市政协提交各类提案30余件,其中15件提案作为《社情民意》印发,并多次在政协会议期间作大会代表发言。

集安市文联 副主席 杨海峰作为一名文化艺术界政协委员,又是我市文联工作的带头人,如何发展集安文艺事业,为文艺工作者和人民群众做好服务,是我每天都在考虑的问题。同时,我还是一名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负责人,如何更好地参政议政、建言献策,是我工作的另一个重心。我深知自己任重而道远。在今后的工作中,我将不辱使命、砥砺前行,为集安文艺事业发展贡献力量。


记者:赵一霖

剪辑:马魁一